痔瘡煩惱︱40歲女每天上廁所30分鐘突脫肛 醫生建議:排便勿超過這時間【附4招助排便順暢】

都市病

撰文: 黃堯姿

發布時間: 2024/05/16 19:13

最後更新: 2024/05/17 17:25

分享:

分享:

【便秘/排便/出血/脫肛/痔瘡】如廁一不為意就會坐很久很久。台灣一名40多歲女子每天都有排便習慣,而且在馬桶上蹲坐至少半小時。久而久之,女事主的痔瘡問題日益嚴重,甚至每次排便都會「血流成河」,終因為貧血而入院求醫。有醫生指,排便時間不應該過長,容易導致痔瘡形成,建議這個時間最理想。

最新影片:

排便大出血致貧血入院

台灣大腸直腸科醫生賴香伶在當地健康節目《醫師好辣》中分享早前遇到的病例,一名40多歲女子每天都有排便習慣,每次「都會蹲在馬桶上,『一直擠』30至40分鐘」。長期蹲坐且用力如廁,久而久之形成痔瘡,更不時會夾雜便血的情況。女事主發現痔瘡的「越來越大、越來越多」,甚至出現平常走路都會有「東西」從肛門裡掉出來。

後來有一次,女事主因為如廁時大出血遂求醫,發現女事主當時的血色素只有4g/dL(一般女性血色素低於12 gm/dL屬貧血),且有嚴重的直腸脫垂情況,賴醫生形容看診時,發現女事主的直腸黏膜從肛門嚴重脫落,

那個脫出來的東西,不只是整圈痔瘡的脫垂,連比較上面的直腸黏膜都一起掉下來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理想排便時間為10分鐘

賴醫生指,由於女事主脫肛的情況嚴重至直腸黏膜都一同脫垂,故就能解釋為何女事主每次排便時都會大量出血。後來女事主被轉介到醫院做手術處理脫肛問題,醫生亦提醒她日後排便不要在馬桶上坐太久。

賴醫生指,馬桶上蹲坐時,肛門將會是全身的最低點,血流和重力都會因為地深吸力往下推,時間越長,越容易形成痔瘡。故此,她建議,最理想排便時間為10分鐘,「沒有便意就起來」。

3大原因容易誘發痔瘡

台灣大腸直腸外科醫生陳威佑曾在其Facebook專頁指出,無論青少年或兒童,其實都有患上痔瘡的風險;當中有3大原因容易誘發痔瘡: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台灣營養師李婉萍,之前曾於其Facebook專頁提醒便秘人士,飲食上應該盡量在主食和配菜多含膳食纖維、減少精緻澱粉、增加蔬果攝取,日常也要多喝水及多運動,搭配運動能夠促進腸道健康。她提醒大家要緊記以下4大原則: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